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师大学子在“挑战杯”比赛中再创佳绩~

青年传媒中心 新语师大 2022-08-08


5月24日,第十六届“挑战杯”‍‍‍‍‍‍‍‍‍‍
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公布
经过激烈角逐

我校荣获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


其中,两个项目入围国赛,再创新高
接下来,青梅带你去现场看一看~

01


布展现场












02


展示现场


校党委副书记刘利才前往项目展示现场,与参赛师生交流。






专家评委对现场项目作品进行点评。




其他参赛高校与我校参赛团队交流。



 03


高峰论坛


学校代表队、观摩团成员参加高峰论坛。




04


闭幕式颁奖现场


学校荣获一等奖项目的两名选手代表李明洲、汤亚涵同学领奖。




05


获奖项目


01

哲学社会科学类


▲一等奖


嘉陵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学院: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黄冠、刘睿、徐翔

团队成员:陈超、汤亚涵、高源、杨晓艳、戚舒钰、刘洋、刘腾 

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对嘉陵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促进嘉陵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满足区域文化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县域废腐果蔬处理的调查报告——以四川省安岳县废腐柠檬处理为例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杨艳、朱晓华

团队成员:李明洲、杨露、魏羽玮

项目简介:项目通过科学方法分析安岳县2008-2020年柠檬产业现状,了解当地废腐柠檬的处理方法、产生原因等,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技术,提出安岳县废腐柠檬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处理方式。废腐柠檬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是柠檬产业与生态环境共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产业形象、实现生态种植、环境友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惠民工程。


▲二等奖


南充青居城遗址调查报告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团队成员:袁流洪、陈剑波、钦楚

指导教师:符永利

项目简介:作为南宋“防蒙八柱”之一,青居城在宋蒙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现存城墙、城门、敌台等军事设施及寺观、民居、天池、墓葬、碑刻等遗迹做了详细调查,进而探讨断代分期、功能布局、遗产价值等问题,不仅为四川宋蒙山城研究积累了第一手实物资料,而且为下一步考古发掘、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艺术修复川北惜字塔的技术途径及应用 

学院: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刘显成、冯菊、程熙团队成员:黄无书、周子豪、谌逸天 

项目简介:本项目将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照片等前沿测绘技术综合运用于古建筑文物的图像数据采集,建立3D影像数据库,建立360度任意旋转观察的3D图像模型。成果一:是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比例,国内首次整理出川北惜字塔逐收分的函数公式(√2-1)2X。二:用艺术的手段修复惜字塔损坏、遗失的部分。艺术修复途径1.基于传统木制建筑数据进行修复;2.基于美学比例、函数公式计算出损坏、遗失部分的数据;3.利用数据库推测绘制石刻本来面貌。


新媒体语境下媒介接触对当代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影响研究报告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指导教师:钟华丽、吕催芳 

团队成员:李想 

项目简介:在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媒介化社会,网络媒介接触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对坚定当代大学生制度自信具有深刻影响。基于媒介接触理论,项目通过对成都、南宁、武汉等地728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新媒体语境下媒介接触与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关系。


抗疫常态化期间SPOC环境中典型学习行为分析与干预策略实证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

学院: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曹蕾、刘巳丹
团队成员:蒋学强、彭英、曾佳尧、陈江、李成正、赵玉萍、彭鹏、郑艳

项目简介:该项目的总目标是运用机器学习方法,结合心理学、学习科学的理论,研究抗疫常态化期间SPOC学习情境中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偏好和绩效表现差异,并据此针对不同类型的低绩效学习者的设计出可量化干预策略,确定每项干预措施的阈值,在数据层面评估干预的有效性、确定干预效度达到合格指标后,再通过实际的教学干预实践对干预策略进行双重验证,以针对干预策略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迭代。‍


▲三等奖


乡村振兴背景下川东北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

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汪潜

团队成员:贾丹、袁子婷、李磊

项目简介:项目接续乡村振兴,积极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要求,持续关心关爱脱贫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调研历时18个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川东北地区脱贫摘帽县市区所属10余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发放问卷10000余份,辅以座谈、访谈,对比“现在的留守儿童”与“过去的留守儿童”即现在的大学生分析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在脱贫摘帽之前与之后也存在差异。这些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儿童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需对症下药。


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南充大学生对HPV的认知程度及HPV疫苗的接种意愿 

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

指导教师:贺彦淇、税瑶

团队成员:卓本雯、杨瑞、张可欣、朱美含
项目简介:本次我们的研究以统计调查分析为主,使用EXCEL、SPSS 25.0等软件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南充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HPV及其疫苗的了解程度和接种意愿进行问卷调查,以制定针对大学生的HPV健康教育模式并为推广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指导教师:易晓敏、唐勇、李永洪

团队成员:周维、梁艺、李婉婷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城乡发展是否协调、协调程度如何”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为载体,认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一体两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评价体系模型并判断其耦合协调度。研究认为,四川省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但区域之间差距增大、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研究还发现了数个值得继续挖掘的特殊地区。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推动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本研究为今后四川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并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凉山山保护区分布存疑兽类调查-以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教师:李玉杰

团队成员:毛泽恩、蔡天贵、罗欢、向姣、陈建唯

项目简介:截止2020年10月,全国已经建立了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超过470个。然而由于统计技术的不完善及野外调查不深入等因素,导致很多保护区内重点保护物种是否存在、分布状况等基础信息不清,如保护区相关科考报告中区中有记录的部分物种在近些年的野外调查与监测中未被发现。厘清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动物的分布现状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


02

自然科学


▲三等奖

PH响应性没食子酸取代酞菁锌的合成及其特异性光动力治疗潜力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指导教师:常金明团队成员:邹晓婷项目简介:开发“智能”可激活的光敏剂实现特异性光动力治疗,对于避免损伤正常细胞、减少副作用非常必要。近年报道的一系列pH响应激活系统主要是低pH响应,对于碱性病变的光动力治疗缺乏应用价值。本项目根据苯酚或苯酚盐在溶液中存在的去质子化过程,设计合成没食子酸取代酞菁锌,凭借苯酚去质子化产生较强的电子供体,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利用碱性淬灭光敏剂荧光及碱性增强单线态氧量子产率,实现对碱性病变特异性治疗的目的。


03

科技发明制作A类



▲三等奖

熊脸识别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指导教师:李玉杰、张征团队成员:侯金、何育欣、刘丹、曾祥银、蔡前舟、陈瑞、李凯龙、黄朝龙项目简介:大熊猫面部识别技术是应用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来解决大熊猫个体识别的创新性研究,成熟的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具体目标个体的图像特征来达到鉴别每一个体的目的,具有稳定、简便、成本低、识别精度高、可应用性强等多方面的优势,并且该技术目前也应用在除科研外的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之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促进企业的转型。


04

红色专

 

▲一等奖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的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南充革命老区的调研

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
指导教师易晓敏、唐勇、杨艳

团队成员周维、胡文可、程靖涵、杨雅婷、王思仪、鲜佩霖、刘子尧、周宇航、张郑武文

项目简介挖掘红色基因,激荡奋进力量。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西华师大青马班学子组建“红色基因,青马传承”调研队,深入一线,探寻新时代下红色基因在基层的传承现状。通过采访抗战老兵、协助专家学者撰写相关专著、参观伟人故居等方式,队员们被这一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的精神气魄深深打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人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齐心奏响民族复兴的新乐章!


▲二等奖


踏赤水长征路 承红军革命魂——关于四渡赤水驻地旧址太平古镇红色文化传承的调研 

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商学院
指导教师王小红 
团队成员王欣娅、徐彦琪、吴思寒、王奇、洋诗韬、先张丽

项目简介为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细数红色文化发展路上的波澜,寻求红色文化发展的未来,西华师范大学学子前往红军四渡赤水驻地旧址太平古镇,对该地的红色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本团队通过参观四渡赤水的文物体会到红军长征的千辛万苦,对这段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多次访谈红色传承人及红军后人,全面领略了红军后代的家国情怀和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些调研为我们大力继承、弘扬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要自觉化身红色传承人,跟随党的步伐,高举传承红色文化的火炬,义不容辞地讲述红色故事、颂扬红色精神,从先辈手中庄严地接过传承的红旗,让红旗在我们青年一代的挥舞下迎风飘扬。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党员精神—探访三代从军家庭及内江东兴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传承的调查报告

学院: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指导教师:黎文、任情
团队成员:甘明理、郝文惠、何群芳、李婧怡、何靖雯、蒋杪、任嘉欣、吕钰环

项目简介: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在建党一百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探访了三代从军家庭并了解到内江东兴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传承情况。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斗争的残酷,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我们如今所拥有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给予的。历史在过去驻足,生命仍在奋发前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牢记老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新时代努力学习,尽职尽责,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等奖


寒假返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院:商学院

指导教师:任情、安凯强
团队成员:杨锐、杨书舒、宋沚婧
项目简介:为深入贯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探访了小平故里,寻找家乡红色记忆。


寻红色足迹 悟先辈精神

学院:计算机学院

指导教师:杨兴琼
团队成员:龚琦莹、黄悦、何彤、郑洲
项目简介: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团队在家乡地开展了寻访老兵、老党员,重走红色基地的活动。目的是去了解老一辈当年鞠躬尽瘁、无私无畏的革命品质,去更加了解家乡红色历史文化,以此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的关注,以及鼓励当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传承理想信念和红色精神。


赓续红色精神,发展民族教育

学院:教育学院指导教师:黄冠、刘睿、徐翔团队成员:曾靖盛、张雪、张丹、李茜茜、吉以永福项目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没有民族教育的发展就不能说我国实现了教育公平。1935年,红军挥师北上,刘伯承司令员带领红军率先进入彝区,为后续部队开路,期间发生的彝海结盟革命事件传诵至今。彝海结盟为民族政策的实施,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宝贵经验,使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此报告以彝海结盟事件为线索,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结合当下的国家政策,根据西华师范大学支教凉山活动为实例,对民族教育形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文献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撰写以下报告。


本届大赛由共青团四川省委、省委组织部、省科协、教育厅、省社科院、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学联联合主办,共吸引全省91所高校、近10万名青年学生参与,网报参赛作品13000余件。经过网络初评、线下问辩、专家讨论,评选出一等奖作品80件、二等奖作品160件、三等奖作品560件。

我为群众办实事 | 西华师大党史学习教育青年讲师团一线宣讲《乡村振兴促进法》


有奖竞答④ | 《党史知识竞答》第四期邀您来过招,精美图书等你拿!


青年大学习 · 一起学党史:社会主义好(附上期学习情况排名)


青年传媒中心

资料来源 | 各参赛团队

编辑 | 姜 为 谢琴琴 王麒兵

审核 | 唐 勇

点赞+点亮“在看”+转发,一键三连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